不同猪场的饲养效益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异,最根本的原因不是猪价不同,而是产出(生产性能)不同,并由此导致饲养成本大不相同。前者每头存栏母猪每年生产出可供上市屠宰的商品猪(PSY)可能仅有15头左右,而后者则用半年左右的时间逐步转换观念,调整饲养管理措施,改善猪群的健康状况,提高生产性能PSY达到20头或以上。事实上,有经验的猪老板应该明白,饲养成本不但与产品的市场价格毫无关系,而且是个动态指标,在同一猪场内,尽管种质及所用饲料、疫苗、药物等都相同,但由于猪舍布局、饲养管理水平的差异等因素,每栋猪舍的生产性能都有所差别,因而导致其饲养成本也各不相同。
饲养动物与生产静物的成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不少养猪业主之所以对“饲养成本”的理解存在严重误区,很重要的原因是混淆了“饲养动物”与“生产静物”的成本概念。生产工业产品(静物,如配合饲料)的成本概念相对简单明了,投入与成本是直线相关关系。而生产动物产品(如畜禽)的投入与成本之间则是—种较复杂的动态函数关系,其相关系数因时空变化而大不相同,这取决于饲养动物过程中存在一个“维持需要”的“动态成本”,假定动物的健康状况没有发生变化,达到相同上市规格的产品,多养一天就要多付出一份“动态成本”。以饲养商品猪为例,达到120千克上市体重时,如果多养一天,大概需多支付6元~8元的饲料成本,这可以粗略理解为为了弥补前阶段生长缓慢所必须付出的“维持需要”的“动态成本”。如果能采取有效措施把达到120千克上市体重商品猪的饲养时间从l80天降至150天,那么实际上每头猪的饲养成本降低了180元~240元,换言之,在未扣除可能增加那部分投入的情况下,这就是猪场老板每头猪多赚的利润。
正确判断“投入”是否有效,是养猪成败的关键
如上所述,高效健康养猪的基本目标是“多卖猪、早卖猪、卖好猪”。然而,养猪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不增加有效的投入就很难有额外的回报。生产实际中,往往让养猪人为难的不是是否愿意投入或投入多少,而是如何判断所投入是否有效,也就是说哪些应该投入,哪些不应该投入。因为有效的投入是对事业的投资,投资的目的是追求回报;而无效的投入只能算消耗,消耗不但无益,很多情况下还有害。例如,这几年猪病复杂,很多人都感到猪难养,很多问题却是由于业主滥用疫苗、滥用兽药导致的恶果。
此外,不少业主在猪价低迷时,刻意选用价低质不优的饲料或预混料,或以大量菜子粕、棉子粕等代替豆粕,以为这样就可以节省成本、减少损失,其实这很可能是适得其反的做法。因为当投入减少,导致生产性能降低的时候,不但不会降低饲养成本,反而会增加成本。
原来对养猪行业并不十分熟悉的韶关番灵种猪场的吴老板,近日以十分自豪的口气说,现时的猪价已令周边的猪老板感到压力重重,不少人已在亏本边缘,而他的一个以销售猪苗为主的600头存栏母猪场,每月仍有20万元左右的纯利润,难怪他3年前刚接手一个连年亏损的800头母猪场,经这短短3年的精心管理,在没有额外投资的情况下,以滚雪球的方式已发展到2500头存栏母猪的规模。吴老板的成功经验充分说明,观念的更新是事业成功与否的前提,这几年与此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
综上所述,猪的饲养成本与市场猪价毫不相干,任何一项措施的采用与否,关健看投入产出比是否合算,其中猪价的影响因素几乎可以忽略。实践经验表明,当猪价高时用“好料”(包括饲料和各种材料)可以多赚钱,猪价低时则可以少亏钱甚至不亏钱;相反,当猪价高时用差料则会少赚钱,猪价低时则会多亏钱。
因此,养猪人若要获取好的经济效益,无论猪价如何,任何时候都应该采用符合科学原理,并且的确有效益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