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雁
(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
猪瘟是影响养猪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近年来,一些地方的猪瘟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但与以前相比,其流行和发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临床由典型向非典型转变,症状显著减轻,死亡率降低,多表现为仔猪死亡率较高,成年猪较轻或可耐过,病理变化也无明显明特征。加上由于多种原因,时常出现猪瘟免疫失败,临床上猪瘟与其它病毒和细菌性疾病混合感染,表现出不同的症状,经常造成误诊而导致较大的经济损失。
一、猪瘟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
在猪瘟与其它疾病混合感染的猪身上,检测猪瘟抗体水平大多数都在1:16左右徘徊。这些场并不是不重视猪瘟的免疫防疫工作,但是接种了猪瘟疫苗后,猪瘟的抗体水平还是上不来,其导致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霉菌毒素的影响。
几乎所有的霉菌毒素都对免疫系统有破坏作用,猪只的免疫系统不足以抑抗病原体的侵害,为疾病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霉菌毒素能导致畜禽产生免疫抑制,引起猪群免疫失败,使畜禽注射疫苗后抗体水平仍然很低,诱发多种疾病的发生,导致疫病传播。例如黄曲毒素B1 (AFB1)和新月霉菌产生之T-2毒素会抑制蛋白质合成和细胞增殖,霉菌毒素在生物体外对淋巴细胞具有细胞毒杀性,可能因霉菌毒素对细胞膜作用(包括淋巴细胞受体改变)或干扰巨分子合成及其功能。例如细胞松弛素(cytochalasin)对淋巴细胞具有高度细胞毒性,可作用在胞质分裂(可能藉与丝状肌动蛋白结合)上,从而使免疫机能受到抑制。
2、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响
常见疾病如猪繁殖和呼吸道综合症(PRRS)及圆环病毒等在猪群存在,会产生免疫抑制,使猪的免疫力下降,动物体体对猪瘟疫苗的免疫应答下降,造成免疫失败,李华、杨汉春等人在2001年已证实PRRS对猪瘟抗体水平有影响。
3、免疫程序不合理
免疫程序的关键是排除母源抗体干扰,确定合理的首免日龄。有的猪场忽视本场的实际以及猪只个体的差异,采用同一个免疫程序来进行免疫,如在母源抗体效价尚高时接种疫苗,即会被母源抗体中和掉部分弱毒,阻碍疫苗弱毒的复制,仔猪就不能产生坚强的主动免疫力。
4、疫苗免疫剂量不足。
对于那些处于半免疫状态的还临床感染的猪(无临床症状),若此时仅接种1头份猪瘟活疫苗,非但不能产生免疫力,反而刺激引发非典型猪瘟。
5、疫苗质量问题
疫苗的运输、保存、使用不当,会影响免疫效果。猪瘟冻干苗应在低温条件下运输和保存,稀释后应立即使用,不能存放过久。稀释后的疫苗如不能一次性使用完,应放在冰瓶或冷藏箱内低温保存。此外,操作过程中的失误,如用失真空的疫苗或超过有效期的疫苗,注射时消毒不严,造成潜伏期病毒的传播等,都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另一方面,不法厂家私自制造一些质量没有保证的猪瘟疫苗,及兽医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普遍较低,使猪只免疫失败和隐性猪瘟的猪只增多。
二、猪瘟与其它常见疾病的混合感染。
1、猪瘟与猪肺疫的混合感染。
临诊症状表现为发病猪只精神沉郁,体温多在40.5—42℃之间,呈稽留热,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眼流脓性分泌物。病初便秘、后腹泻、恶臭带血并混有白色粘膜。全身发红,耳尖、腹部、颈部及四肢皮肤有紫斑或出血点,公猪包皮有混浊尿液。病猪呼吸困难,叫声嘶哑,鼻流灰白色粘稠分泌物,极个别鼻孔流出带血泡沫,常呈犬坐喘鸣,颈部肿胀,触之敏感疼痛。
剖检的病理变化为全身粘膜有大量出血点,肾脏、膀胱及心脏见弥漫性出血点,肺水肿呈暗黑色,并有散发的大小不一肺炎灶,在回盲口附近有钮扣状溃疡,脾脏边缘有出血性梗死灶,肝肿大,气管、支气管内有粘液性泡状分泌物。并混有数量不等的血性泡沫。颈部皮下水肿,肌肉充血、淤血,颈下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及腹股沟淋巴结等切面呈暗红色,四肢关节和皮下水肿。
2、猪瘟与蓝耳病的混合感染。
临床症状表现为病猪精神萎顿,体温在41℃左右,稽留不退,食欲废绝,喘气,呈腹式呼吸,后期耳朵发紫,体表腋下皮肤发紫,偶见有出血斑,颌下淋巴结肿胀明显,颈部水肿,后肢麻痹,运动失调,病程一般3~6天,最后衰竭而死。
剖检病理变化为全身淋巴结明显肿大,颌下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肺门淋巴结出血,脾脏梗死,肾脏色泽变淡,有针尖状出血点,喉头、膀胱有出血点,肺表面凸凹不平呈纤维素性坏死,少数与肋壁粘连,胸腔积液。
3、猪瘟与附红细胞体病的混合感染。
临床症状为出生仔猪精神沉郁,畏寒战抖,喜挤堆。体温在40~41℃。保育舍病猪皮肤、可视粘膜苍白,发热、喘气、挤堆、食欲不振,病重猪只耳内、腹下发红甚至发紫。死亡率在10% 以上。母猪产前产后体温升高、不食、流产、死胎。
剖检病变为血液稀薄、水样。肝脏肿大变形.心脏有少量出血点,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脾脏边缘梗死,喉头、肾脏有少量出血点。肺脏发生肉变,大肠粘膜有少量溃疡病灶。
三、防治对策
1、 加强猪瘟的免疫监测,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定期开展猪瘟免疫抗体的监测,了解猪群的抗体水平和注射猪温疫苗后的免疫效果,并以此为依据科学合理地制定免疫程序。母猪的免疫应避开配种和妊娠期,以免引起胎盘感染或超前免疫时仔猪发生过敏性休克(可能是由于母源抗体过高)。下面介绍的免疫程序可供猪场参考采用:
(1)母猪在产后20-25天进行猪瘟免疫,种公猪每年春秋两季各免疫1次,每头猪使用猪瘟疫苗4头份。
(2)仔猪21-25日进行首免,每头仔猪接种4头份;60日龄左右二免,每头仔猪接种4头份。
(3)发生过猪瘟或受威胁的猪场参考免疫程序:
为了预防仔猪发生早期感染,可对初生仔猪实施超前免疫:在仔猪吃初乳前进行免疫,每头仔猪注射1-2头份猪瘟细胞苗,注射2小时后再让其吃初乳。在30-40日龄进行二免,每头接种4头份。
2、重视疫苗的管理工作
猪场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并严格按照规定运输、保管和使用,冻干苗应在低温条件下运输和保存,稀释后应立即使用,不能存放过久。稀释后的疫苗如不能一次性使用完,应放在冰瓶或冷藏箱内低温保存。
3、注意霉菌毒素的危害,注意防霉及添加霉菌毒素处理剂。
猪场外购饲料或原料时,应尽量了解饲料的来源、收获、加工、贮藏、运输等条件。尽量采购质量较好、水分含量低的新鲜原料。
鉴于目前饲料中霉菌毒素含量严重超标的情况,猪场应提前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处理剂,严重和中度发霉的饲料必须全部废弃,不能用于喂猪,特别是母猪。轻微霉变饲料必须添加霉菌毒素较大剂量的处理剂。因为霉菌毒素的种类很多,在选用霉菌毒素处理剂时要同时考虑广谱的、吸附性强、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及促进受损机体的康复的霉菌毒素处理剂,如广东腾骏动物药业有限公司与美国伊利纳伊州州立大学的专家合作开发的“霉消安-Ⅰ”等产品。是由伊利石、绿泥石等双极性改性水合硅铝酸盐、中药提取物等成份组成,能吸附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等多种毒素,还具增强免疫力、护肝强肾等作用,而且不会吸附饲料中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成份。
4、控制免疫抑制性疾病
近年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伪狂犬病等猪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呈上升趋势。造成猪群不同程度的免疫失败,导致猪瘟的免疫失败。猪场应通过完善免疫程序、改善饲养管理,做好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5、在发生猪瘟和与其它常见疾病的混合感染时,抗生素药物虽然对病毒无效,但可控制或治疗细菌的危害,从而防止或减少猪只发生继发感染。在仔猪断奶前1周至断奶后4周在每吨饲料中添加“腾骏加康”400克、“强西林”300克,或用“福而好”等效果较好的药物。
6、定期消毒,在没有疫病发生的情况下,规模猪场每周应消毒1-2次,当发生疫病时,每天应消毒1-2次,可使用广东腾骏动物药业公司开发的“威”牌复合醛(癸甲溴铵戊二醛)进行冲洗消毒,此消毒剂在全国5000多家大、中型猪场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可按1:500~1000倍稀释对猪舍进行冲洗和带猪喷雾消毒。同时消毒药应经常更换使用。
7、加强饲养管理工作,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给猪只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陈健雄.猪群霉菌毒素中毒的综合防治.[J].《猪场新快报》2005.5
[2]陈健雄.国家星火计划培训丛书.猪场保健与猪病实用控制技术.[M].北京 台海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