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文章 >
养猪技术 >
疾病防治 > 详细内容
- 疾病的防治在疾病之外
- 作者:太白积雪 发布时间:2009/9/17 阅读次数:184 字体大小: 【小】 【中】【大】
很多主场在生产平稳或养殖亏损时放松预防,而在发病时却想寻找一种灵丹妙药,想一针解决问题,这是不现实的。猪场之所以发生疾病是长期放松管理,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并在某些因素的诱导下,在一段时期内猪群不健康的表现。防重于治不要只放在口头上,关键是落实。我的观点是,把饲养管理放在首位。我认为,要养猪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营养
这是猪群健康的基础。为何欧美人能做剧烈运动,而亚洲人则差一些?是因为饮食结构不同,体质有差异。只有保证猪只所有营养的平衡,才能提高猪只自身的抵抗力。
2:环境
现代的猪种是人工高度选育的结果,如果把他们放回大自然我相信会全部死亡,因此要给他们提供一个人工的好环境。猪重并不是最重要的,现在各个品种之间生产性能差距并不是很大;好的营养与猪种都是可以花钱达到,而养猪人唯一能控制的就是环境。
3:提高猪自身免疫力。之前说到的营养问题是提高猪免疫力的一个方面。2006年发生的高热病,在国家机构没有正是公布之前,我认为还是老病,老病带来了新问题。这值得我们养猪界的人士深思,是否养猪生产环节出了问题,导致猪自身抵抗力,免疫力,降到了极限,从而爆发了疾病。2006年爆发的高热病,与前期猪价低迷,有些养殖场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低价的营养的饲料,放松了要务保健不无关系;加之环境的刺激,南方6月多场台风,高温高湿,北方9—10月连降几场秋雨,气温聚降,容易爆发。
4:药物保健药物保健并不是无限制地的使用药物。并不是贵的就是好的,而是要抓住几个关键环节:母猪产前产后,仔猪断奶,转群前后,13—14周龄,18—20周令,1月内用药1周。
5:消毒一定要用好的消毒药,好的,并不是贵的就是好的,而是选择有效的消毒药。比如,现在是冬季,就要选择低温情况下仍然有效的消毒药。
实践体会
母猪是一个生产机器,因此要把这个机器保养好,维护好。仔猪是产品,有合格的,也有不合格的,要不断提高产品合格率,降的不合格产品比例,猪场才能赚钱。因此,只有母猪维护好了,才会生产出更多合格的产品。
我认为现在猪场的很多疾病都是人为造成的。我们不是科学养猪,是伪科学,一说到养猪往往首先谈病,对猪的本身关注太少了。
为什么有些猪猪群表现好一些,相对稳定,而另一些猪场表现就要糟糕得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在饲养管理、营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对猪病的影响非常大,主场的管理者和兽医应多多考虑怎样为猪创造一个更好的生长环境,怎样为猪提供均衡的营养。
我们在管理方面要有“知识管理”的概念,要真正去分析猪在每个生产阶段的需求、管理、技术等,了解每一个生产工序的重要环节和从业人员需要掌握的相应知识。什么是科学管理?就是了解配种、怀孕、分娩、空怀、生产的各个阶段的真正需求,在满足这些需求后我们再来讨论猪的防疫问题、疾病问题、治疗问题,这样我们才能更了解行业,少走弯路。
中国养猪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大部分猪场里什么猪病都有。现在的现状是:猪一有病,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治疗,在这方面花费的精力太多。猪场里的猪只抵抗力很差,不是我们的投入少了,而是他的基础太差了。我国猪场里的环境特别适合“造新病”,因为我们对猪的要求太高,追求高生长、高叔度、高瘦肉率、完美的体型,所以在猪得选育上就会有高的人共选育,从而必然降低猪的抵抗力。动物的进化本来是靠自然选择的,而猪得育种人为的干扰太多。为了追求更好的生长数据就会以牺牲猪的生物特性为代价,所以猪的抗病力下降也是很自然的事。另外同生产模式也是紧密相关,敏感猪太多,在一个猪场各个年龄阶段的猪都在一个群体里,病源在猪场长期存在是因为有敏感猪,我们不担心病原的感染,更担心病源的变化。其次,由于猪场大量使用消毒剂、抗生素等来杀灭病原,也促使了病源在猪场发生变化,细菌的血清型变化,毒力的变化,PRRS变异毒株的出现都证明了这一点。在猪病控制方面,我们过去在“治,防”上花了大量力气,而现在我们应清楚的了解每一种猪病的特点,如PRRS,它一定要有“帮凶”才能“兴风作浪”,但一的PRRS往往是一过性的,PRRS阳性场,如果控制好了系统内其他病源,提高猪群的抗病力,在结合防病和控制疾病措施,才能真正达到猪群的健康和稳定。
来源:养猪娱乐圈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