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吴硕显老先生就樊福好博士关于“乳前免疫”的相关观点给《养猪》杂志主编张永泰教授发出信函,对樊博士的一些观点提出了置疑。以下为吴老先生的信件和樊博士的回应,本网刊登出来,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也参与进来一起讨论。
吴硕显老先生的信函:
张(永泰)教授 :
您好!今年7月10日寄上请转交樊博士的信已有三个月了(连回上次未退回的信已有四个月了),尚未见回音,殊感遗憾,特此告知。
不得不令人怀疑这可能是以理论为幌子的第七个“大骗局”。“乳前免疫”免疫后隔1-2小时吃初乳主要是免于母源抗体干拢,并非要其产生主动免疫。在猪瘟流行场,应用弱毒破坏宿主细胞表面受体,从而阻止强毒的吸附或穿入,这是病毒学的常识,据法国1979年报道,猪胎在70日龄时的免疫系统已经可对抗原刺激产生应答(殷震等主编:动物病毒学,科学出版社,1985,P.258)。在预防鸡马立克氏病,出壳后就注苗,国外为了节约劳力,用抗器进行肌肉注射(苏敬良等译:禽病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P.32)。
曾记否去年当我见到樊博士全面否定“乳前免疫”的大作后,即反映其依据不足。想不到竟会进一步加以肯定和奖励。看来这应该是我最后一次向贵杂志反映这类问题了,……
以下是樊福好博士对此事的回应:
樊福好:再谈“超前免疫”
此前,本人关于“超前免疫”的观点遭受了一些质询,言辞颇为激烈,甚至被认为是“披着理论外衣的骗局”,本人甚感不安,匆忙之中,陈述如下,万望不吝赐教。
首先,“超前免疫”被认为是避开母源抗体干扰的最佳选择,仔猪尚未哺乳,体内则不存在猪瘟抗体,此时接种疫苗,疫苗迅速繁殖,刺激免疫系统,则产生良好的免疫。这是一幅美好的图景,机体的免疫反应被当成了化学反应,瞬间即可完成,可喜可贺。但事实并非如此,免疫反应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尤其是初次免疫,更为复杂,根本不可能一蹴而就。用化学反应来解释生物反应只是反映了一些人的一厢情愿。
其次,众多学者认为,仔猪出生后,免疫系统的发育已经完善,此言差矣。若仔猪出生后免疫系统发育非常完善,则根本无须母源抗体的保护。在自然进化中,母源抗体的出现恰恰弥补了仔猪免疫系统发育的不足,万事万物皆出有因。
第三,根据上述论断,母源抗体在免疫保护中不是扮演破坏免疫反应的角色,而是协助仔猪免疫反应的形成。自然选择就是这样,顺自然者昌,逆自然者亡。依此类推,母源抗体不是“中和”了病毒抗原或疫苗抗原,而是结合了抗原,启动了免疫的一系列反应,包括免疫反应和记忆反映。
第四,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超前免疫”也是出力不讨好的行为,激烈的过敏反应也成了养猪者望而却步的理由,更不用说那种要经历 “三更半夜”接种疫苗的辛劳。
第五,当机体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时接种疫苗,疫苗毒或野毒与机体将处于共存状态,此为免疫耐受,机体获得了表面上的暂时安宁,但这些动物机体将成为自然界中的病毒携带者,根据病原生态学的原理,其危险性不言而喻。
第六,滥用疫苗或过早接种疫苗的危害,已经逐渐被行业内认识。本人将“顽固”坚持猪瘟疫苗“一生一次,足矣”的观点。再者,中国何时停止接种猪瘟疫苗,吾亦拭目以待。在养殖业中,我们必须遵循“使用抗生素的目标是不再使用抗生素,使用疫苗的目标是不再使用疫苗”的规律。
以上言语,不当之处,望各位前辈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