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感染猪链球菌并引起发病的情况比较少见,1968年丹麦首次报道了人体感染猪链球菌导致脑膜炎的病例,1975年荷兰也曾有个别病例报道。此后,在香港、英国、加拿大、德国、法国和瑞典也陆续报道了人感染猪链球菌的病例。在四川发生人感染猪链球菌疫情前,全球已有200余例人的感染病例报告,地理分布主要在北欧和南亚一些养殖生猪和食用猪肉的国家和地区。近年来,美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巴西、西班牙、日本、泰国、中国台湾、中国江苏等地等先后有过报道。通常情况下,从病例中分离到的猪链球菌多为II型,但克罗地亚于2000年报道了两例因猪链球菌I型感染的病例。 1998年,我国江苏如皋地区发生的猪链球菌疫情,据《数理医药学杂志》2000年第3期报道,1998年7—8月,江苏省如皋市发生了猪链球菌病,随着病死猪的产生,在特殊人群中发生了人—猪链球菌感染综合征,7月20日至8月8日累计发现17例病人,其中死亡7例。 2004年11月,江苏泰州戴窑镇一农民因食用病死猪肉身亡。流行病学调查认为,该农民为疑似猪链球菌感染。据了解,该农民时年57岁。去年11月7日,他与另外4人将本村一村民家的死猪买下宰杀,5人将猪肉均分后带回家腌制。11月9日,该农民感到不适,10日下午到戴窑镇中心医院,终因抢救无效死亡。
[传播] 人感染猪链球菌的直接因素为宰杀、加工病死猪。病例呈散状分布,未发现人传人现象。 猪链球菌病可以通过伤口、消化道等途径传染给人。控制这些传播途径,是可以控制猪链球菌病的传播。
[临床] 人感染该病的潜伏期为数小时至数天,平均常见潜伏期2~3天,最短可数小时,最长7天。多数病例发病急、临床表现重,约50%病例发生中毒性休克综合征。临床表现为畏寒、发热、头痛、头昏、全身不适、乏力、腹痛、腹泻。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严重患者发病初期白细胞可以降低或正常。 人感染猪链球菌后,视细菌侵入部位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多数病例发病初期均出现高热、全身不适,眩晕。临床上主要分为两个类型,即败血症型和脑膜炎型。败血症型常发生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表现为起病急,多为突起高热,肢体远端部位出现瘀点、瘀斑,早期多伴有胃肠道症状、休克,病情进展快,很快转入多器官衰竭,如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心力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和急性肾衰等,预后较差,病死率极高。脑膜炎型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高热、脑膜刺激症阳性等。该型的临床表现较轻,预后较好,病死率较低,但可发生感知性耳聋、运动功能失调、肺炎、继发性大脑缺氧等并发症。
[诊断] 综合病例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排除其它明确病因的可进行诊断。诊断要点包括:1、流行病学史:当地一般有猪等家畜疫情存在,病例发病前7天内有与病(死)猪等家畜的接触史,如宰杀、洗切、销售等。 2、疑似病例:流行病学史结合急起畏寒、发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3、临床诊断:流行病学史结合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和/或脑膜炎。 4、确诊病例:全血或尸检标本等无菌部位的标本纯培养后,经鉴定为猪链球菌。
[治疗] 将病人转入当地传染病房,隔离治疗。该病发病急,进展快,重症病例病情凶险,各地医疗机构要组织专家力量加强对病人的救治,尽最大可能减少死亡。临床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病原治疗、抗休克治疗、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治疗等措施。
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猪链球菌病是由C、D、E及L群链球菌引起的猪的多种疾病的总称。自然感染的部位是上呼吸道、消化道和伤口。表现为急性出血性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关节炎、哺乳仔猪下痢和孕猪流产等。本病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但有夏、秋季多发,潮湿闷热的天气多发的特点。有时甚至可呈地方性爆发,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损失。
1.症状表现
1.1 .急性败血型 本型为C群链球菌、类马链球菌、D群链球菌和L群链球菌在血中增殖引起全身症状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5—11月份多发。最急性型不出现症状即死亡。急性型体温升高至41~43℃,废食、震颤,耳、颈下、腹部出现紫斑,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很高。此类型多发生于架子猪、育肥猪和怀孕母猪,是本病中危害最严重的类型。
1.2 心内膜炎型 本型不容易生前发现和诊断,多发于仔猪,突然死亡或呼吸困难,皮肤苍白或体表发绀,很快死亡。往往与脑膜炎型并发。
1.3 脑膜炎型 除体温升高、拒食外,出现神经症状。磨牙、转圈、头向上仰、运动失调,后期四肢划水样动作,最后昏迷死亡。
1.4 关节炎型 通常先出现于1~3日龄的幼猪,仔猪也可发生。表现为跛行和关节肿大,呈高度跛行,不能站立,体温升高,被毛粗乱。由于抢不上吃奶而逐渐消廋。
1.5 化浓性淋巴结类型:颌下淋巴结化脓性炎症为常见,咽、耳下、颈部等淋巴结也可发生。肿胀、硬固、热痛,可影响采食,一般不引起死亡。
2. 临床诊断
2.1 败血型链球菌病:突然发病,体温 41 ℃- 42 ℃以上,减食停食,便秘,鼻流浆液性鼻液,有的鼻液中带有血性泡沫,眼结膜潮红、关节发炎肿胀、跛行、共济失调、转圈磨牙、四肢做游泳状运动、部分病猪颈部、腹下、四肢皮肤潮红,严重者呈紫红色,最急性病例发病后几小时死亡,稍缓病例 1 - 2 天死亡,部分仔猪在头、颈、背部出现水肿,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很高。
2. 2 脑膜脑炎型链球菌病,多见于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病初仔猪体温升高,停食、便秘、流浆液性和粘液性鼻涕,迅速出现神经病状,盲目行走,步态不稳或做转圈运动,磨牙、空嚼,当有人接近或触及身体时,发出尖叫或抽搐或突然倒地,口吐白沫、四肢划地,急性型多在 30 - 36 小时内死亡,亚急性或慢性型程稍长,主要表现为多发性关节炎。
2.3 淋巴脓肿型链球菌病,病猪咽部、耳下、颈部等处淋巴节发炎、肿胀,触诊坚硬有热病感,脓肿成熟后,肿胀部中央变软,表现皮肤坏死,自行破溃流脓,随着脓肿的破溃,全身症状好转。长出肉芽组织结痂愈合。
2.4 关节炎型链球菌病,为链球菌病的慢性型表现一部分是由急性病例转化形成;一部分为自成病例,主要表现多发性关节炎、关节肿大、关节周围肌肉肿胀,有热痛感、跛行、严重病例后期瘫痪,同时伴有发热减食等临床症状。
为了确诊应进一步作细菌检查,可采取病猪或死猪的脓汁、血、脑、肝、脾等组织作抹片,染色、镜检,如发现呈链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即可确诊。条件许可还可以进行分离培养和动物试验。
本病应该注意与猪瘟、猪丹毒和猪肺疫相区别。
3. 治疗
凡对革兰氏阳性有效的药物均可用于本病的治疗。早期采用青霉素、链霉素及四环素族抗生素、碘胺嘧啶、碘胺甲基嘧啶加抗菌增效剂等药物,一般效果较好。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可辅助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作肌肉注射,以提高疗效,增进食欲,及早恢复健康。治疗使用大剂量的青链霉素及制剂(如远征霉素),链球菌对庆大霉素比较敏感,可使用庆大霉素及其制剂(如牧王大退烧)。另外在饲料中添加氨苄青霉素及阿莫西林,对预防和治疗有效。
3.1 “九鼎九号”是治疗链球菌病的特效药,主含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等,深部肌肉注射10分钟见效,用药一次可以维持3-5天,经临床试验证明对细菌病有效高达95%以上,而且用药安全,毒副作用极低。
3.2 氨苄青霉素,以生理盐水稀释 5 万单位/ kg 体重肌肉注射,每天三次,连用 3 天。
3.3 对发病猪群或疑似猪群饲料中伴入 0.2 %比例的土霉素碱。
猪链球菌病的预防措施
猪链球菌病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但有夏、秋季多发,潮湿闷热的天气多发。有时甚至可呈地方性爆发,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因该病发病突然,病程急,病猪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再采取药物治疗,常常未等抗菌药发挥作用,病猪已呈急性败血症死亡。 应根据该病流行特点,认真执行“预防为主,防重于治”,认真做好以下综合防治措施。
1. 在该病高发季节到来之前,将“猪链球多价灭活苗”的预防注射纳入常规的免疫程序。
2.切实加强猪场饲养管理,高密度圈养也是诱发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因此饲养密度必须科学合理,不同日龄阶段和不同体重的猪尽力做到分开饲养。
3.该病传染源为病猪和病愈带菌猪,病猪的排泄物(粪、尿)污染的圈舍,以及(鼻液、唾液)污染的饲料、饮水等均可引起猪只大批发病造成流行。传播途径多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因此,保持猪舍和场地环境清洁并坚持猪栏和环境的消毒制度,保持圈舍环境卫生,对发病猪应严格隔离饲养,死猪做深埋处理。
4. 防治猪的链球菌病应着眼于减少应激因素,不使猪过度拥挤,加强通风,保持猪舍和场地环境清洁并坚持猪栏和环境的消毒制度。
5. 流行季节的全群预防可用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任选一种,按每吨饲料中600~800 g添加,连用7 d。有病例发生时可用阿莫西林每吨饲料200 g加磺胺五甲氧嘧啶300~400 g添加,连用7 d。或“速大素”(11%林可霉素预混剂)每吨饲料加500~700 g、磺胺嘧啶200~400 g,抗菌增效剂(TMP)40~80 g拌料,连用7~10 d。此法不仅可防治该病,同时对猪密螺旋体所致的结肠炎和细菌感染所致的肺炎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猪链球菌病消毒措施
1.设备和必需品
1.1清洗工具:扫帚、叉子、铲子、锹和冲洗用水管。
1.2消毒工具:喷雾器、火焰喷射枪、消毒车辆、消毒容器等。
1.3消毒剂:醛类、氧化剂类、氯制剂类等适合的消毒剂。
1.4防护装备:防护服、口罩、胶靴、手套、护目镜等。
2.预防消毒
种畜场、畜产品加工厂及经营单位建立和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对活畜和畜产品集贸市场的场地和工具进行严格消毒。对农村畜舍合春秋防疫和高温季节开展消毒工作或日常清粪除污卫生,定期进行预防消毒。
3.发病地的消毒
3.1 饲养圈舍清理、清洗和消毒
3.1.1 对圈舍内外先消毒后进行清理和清洗,清洗完毕后在消毒。
3.1.2 首先清理污物、粪便、饲料等。饲养圈舍内的饲料、垫料等作深埋、发酵或焚烧处理。粪便等污物作深埋、堆积密封发酵或焚烧处理。
3.1.3 对地面和各种用具等彻底冲洗,并用水洗刷圈舍、车辆等,对所产生的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3.1.4 对金属设施设备,可采取火焰、薰蒸等方式消毒。
3.1.5 对饲养圈舍、场地、车辆等采用消毒液喷洒的方式消毒。
4、交通工具清洗消毒
4.1 疫区内所有可能被污染的运载工具应严格消毒,车辆内、外及所有角落和缝隙都要用消毒剂消毒后再用清水冲洗,不留死角。
4.2 车辆上的物品也要做好消毒。
4.3 从车辆上清理下来的垃圾和粪便要作无害化处理。
猪链球菌病无害化处理
1.一般原则
1.1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全过程监控无害化处理工作。无害化处理人员应当接受过专业技术培训。
1.2疫情发生后,应尽早采取无害化处理措施,以减少疫情扩散。无害化措施以尽量减少损失,保护环境,不污染空气、土壤和水源为原则。
1.3确保所采取的任何一种无害化处理措施都能够杀灭病原。
2、具体措施
2.1深埋
深埋点应在感染的饲养场内或附近,远离居民区、水源、泄洪区和交通要道,不得用于农业生产,并应避开公众视野,且清楚标示。 坑的覆盖土层厚度应不小于1.5 m,坑底铺垫生石灰。坑的位置和类型应有利于防洪和避免动物扒刨。尸体置于坑中后,上撒生石灰,厚度不小于2cm,再用土覆盖至与周围持平。填土不要太实,以免尸腐产气造成气泡冒出和液体渗漏。 污染的饲料、排泄物和杂物等物品,也应喷洒消毒剂后与尸体共同深埋。
2.2焚烧
无法采取深埋方法处理时,采用焚烧处理。焚烧时应符合环境要求。
疫区附近有大型焚尸炉的,可采用焚化的方法。
处理的尸体和污染物量小的,可以挖不小于2 m深的坑,浇油焚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