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与应对
警惕“食用油悲剧”重演
越来越多有实力外来资本,尤其是跨国集团纷纷将触角伸及中国养猪业,是否会使这块对中国有着独特意义的领域最终又沦为“殖民地”?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从短期来看,还大可不必高呼“狼来了”,因为养猪业低集中度的特点以及庞大的市场规模,使得外资无法在生产源头实现垄断;当然对外资的行为也不能坐视不理,需要在总量上对其进行一定控制。同时要警惕其通过整合产业链来实现对终端市场的控制,避免“食用油悲剧”重演。
生产源头难垄断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从生猪生产领域来看,由于市场规模庞大以及我国目前仍以散养为主,外资很难在短期内控制生产源头。与中国庞大的猪肉需求市场相比,出栏500头以下的养猪场仍是中小型企业,“温氏是中国最大的养猪企业,该集团年出栏猪为100万头,但比例占中国生猪行业的1%都不到。”广东天地集团陈生如是说。
业内人士认为,从目前来看,中国猪产业需要外来资本支撑并助其成长,离行业被外资垄断与控制的阶段还有一段较长的距离。
陈生认为,现在国内猪产业过于分散,市场集中度很低。况且,“目前外来投资者对该行业的涉足,大多是试探性的,投资几千万元,看看反馈,还谈不上掌控。”
中国肉类协会秘书长邓富江倒觉得现阶段有必要引进外资,他指出,我国在猪品种培育、改良、管理经验等方面,都比较落后,这就需要引进外国品种,吸收国外经验,实现多元化竞争。同时他认为,中国养猪业最大的问题是资金问题,养猪需要高投入,风险也大,像防疫、销售等都存在风险,“养1万头猪就需要1500万的成本,而一个北京一年就有800万头猪的需求”。
黄松德坦言,外资养猪有其优势:一是资金;二是育种;三是管理,“欧美的养殖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培育和积累了一些好品种,这不是国内企业短期内可以解决的。”但是国内企业也有自己的长处,除了更加本土化、与市场更贴近、对农村(户)更熟悉,20多年来在养殖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外资紧盯产业链
并不满足于只做“猪倌”,外资养猪企业正向着完整的产业链进军。
从“预混料生产商”变成了“预混料商+生猪生产供应商”,美国艾格菲国际集团通过在福建、广西、海南和江西收购养猪场,已经成功转型。扩张产业链让艾格菲尝到了甜头。2008年艾格菲销售收入将近1.44亿美元,不到两年的时间实现企业经营规模增长7倍以上。虽然其一再声明“是货真价实的中国企业”,但其背后也不排除有外资活跃的身影。
此外,美国深南控股集团公司也在山东省利津市建设100万头规模的养猪场,由美方独资建设,包括生猪养殖场、种猪繁育场和饲料加工厂等子项目。
饲料原料—品种—养殖场—屠宰加工—零售,外资养猪企业正向着完整的产业链进军。
“醉翁之意不在酒”,著名农业经济专家、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温思美认为,外资看到了中国肉类市场的前景,现在开始进行战略布局。“他们虽然对养猪很感兴趣,但他们更多的是想进入肉类贮藏加工等环节。因为我们的下游产业更不发达,也比较容易控制。”
中国肉类协会秘书长邓富江对此表示认同,“一旦外资控制了下游产业,我们想卖猪都没处卖那就麻烦了!”
此外,在进入养猪行业的外资企业中,不少企业选择了以种猪育种为突破口。全球最大的种猪育种公司美国PIC在山东拥有龙大、万福等几家祖代猪场,后又在东营通过美国深蓝集团投资建设3000头母猪的曾祖代、祖代猪场。荷兰TOPIGS将中国总部放在青岛,另在齐河、寿光等地积极布点。加拿大海波尔集团也在烟台海阳建设了原种猪场。
有专家表示,外资如果控制了中国的种猪或者育种,就基本控制住了养猪业的上游。而饲料、养殖、加工这种更长产业链的整合将会产生规模效应。中国养殖企业尚未形成产业化发展,普遍未成规模。“外资在中国养猪业的优势主要在于资金实力雄厚,容易整合上下游,产生规模效应,形成垄断。”
“食用油命运”隐忧
对于外资大举进军中国生猪养殖业,广东温氏集团副总裁黄松德表示,不让外资进入中国养殖业是不可能的,而且国外养殖技术进入中国后,也可以带来良性竞争。但温氏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应对外资进入和控制的规模密切关注,“要保持在一定的比例内,否则将会对中国的猪肉产业构成威胁”。
广东信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梁皓仪认为,短期内外资养猪对中国没有威胁,但如果不控制,十年、二十年后可能就会沦为第二个大豆产业。
“国际大资本集团看重的并不是一时的利润高低,他们是从战略上布局。”著名农业经济专家、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温思美指出,相比发达国家,我国肉类产业规模化、产业化程度还远远不够,这也便于外资进入、整合,他们主要是想通过控制产业链,最终实现对终端市场定价权的控制。
“就像10多年前的食用油市场一样,当时国内没有特别重视,大家都认为只是市场行为,但是时至今日,食用油市场已经基本被外资和外资参股的企业所控制了。外资进入(生猪及肉类市场)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政府要从战略上加以考虑,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出现。”温思美强调。(南方日报记者黄应来欧志葵实习生冯强)
链接:近年内外资逐鹿中国养猪业事件
●2009年6月在百货、地产、钢铁等行业多有涉足的复星集团,其领军人物郭广昌紧跟丁磊之后,和江西国鸿集团签订了股权投资协议,斥1.6亿元抄底养猪业。
●2009年6月双汇发展发布公告称,计划出资5250万元,用于完成双汇牧业年出栏商品猪20万头的商品猪养殖厂项目,开始向上游进军。
●2009年2月网易创始人丁磊对外界透露,在浙江湖州斥资建养猪场,其“放牛式”的养猪模式引发热议。
●2008年8月无独有偶,在高盛“养猪”的消息后,德意志银行宣布以60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上海宏博养猪场30%的股份。
●2008年8月有媒体报道,高盛斥资3亿美元,在中国生猪养殖的重点地区湖南、福建一带全资收购了十余家专业养猪厂。这次终于惊动中国官方。8月份,国家农业部从黑龙江至广东省,南下调研“外资在中国农牧业的发展现状”。
●2007年东方摩尔国际投资管理公司以巨额资金签下了河南雏鹰集团。
●2005年高盛亚洲投资以3000万美元投资江苏雨润,并在1年后力推后者在香港上市赚得盆满钵满。后来高盛又乘胜出击,于2006年以20.1亿元人民币控股河南双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