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主流派专家一系列的判断失误造成猪病失控
毫无疑问,任何一位业内人士都不想看到猪病失控的情况发生,在疫病肆虐的日子里,相信行业高层管理者的压力会更大。然而,由于一系列的判断失误才会导致谁也不想看到,但却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
在我们这代人的记忆中,从来没见过猪病如此凶猛、症状如此复杂、损失如此惨重,却又无法判断病因。在一片慌乱中,养猪人把一些田间临床症状描述用语作为疫病命名的依据,提出“无名高热”的概念,对基层兽医甚至没有专业背景的人士来说,用词不准确,本来无可厚非。然而我们的商家、专家、乃至政府主管部门却不加辨别,一概认同。终于很快在全国以讹传讹,使原本就较为复杂的病害更被“无名”之说蒙上一层阴影,令行业找不到方向。更有少数专家标新立异地指出诸如链球菌、大肠杆菌乃至非洲猪瘟等各种病原说,稍后,逼于种种压力,分子生物学家专家又提出“蓝耳病”说,证据确凿地表明找到“高致病性‘蓝耳病毒’变异株”、并以极快的速度开发为商品疫苗。然而,有目共睹的事实表明,良好的愿望并未能转化为现实。“高致病性”蓝耳病新疫苗并未对猪病控制起到任何有效的帮助,恰恰相反,曾经遭受多次劫难而对该种疫苗存有戒心,不敢轻易使用的养户,却能躲过可能再次遭受的损失。
早在今年初,笔者曾建议若干位顶级专家及行业高层领导到表观健康的猪群中分离“蓝耳病毒”相信定可得到想要的“变异株”。无情的事实再次表明,病毒的变异是生物界的家常便饭,只是我们的分子生物学专家在近年才掌握了PCR技术,而且仅仅能够看到病毒分子一级结构上的变异,理论上,发生在二级或三级结构上的变异会更频繁、更复杂,只是现时的手段仍无法明确而已。 另一方面,我们的猪病早已不是单一病原感染所致,在复合、继发感染相当严重的情况下,一厢情愿地去分离、假设病原只能得到“瞎子摸象”的结论。少数“只为课题谋”的专家如果不跳出狭隘的圈子,要想对猪病控制有所作为实非易事。
4 临床处理措施不当造成重大损失
如前所述,由于业界对猪病的诸多判断失误,必然导致处理措施运用不当,并造成重大损失:
4.1 滥用“蓝耳病”疫苗造成的损失
如笔者在多种场合反复强调,这两年损失的猪,60%以上归功于接种“蓝耳病”弱毒苗,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个数字太保守了。毋容赘述、农业部兽医局贾幼陵局长,去年6月23日在北京召开的猪业大会上郑重宣布,经严格攻毒试验证明在国内所能找到包括进口及国产的15种“蓝耳病”弱毒苗,对“高热病”没有任何效果。遗憾的是这个结论至今没有得到广泛的宣传。很多猪场还在商家的误导下盲目使用,灾难仍在不断发生。
至于使用“蓝耳病”灭活苗造成的不良后果,远比当初设想的复杂得多,且愈来愈多的案件提醒业界同仁,如果不正视此类疫苗背后隐含的复杂因果关系,养猪业将很难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