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降低饲料成本
在养猪生产成本结构中,饲料成本约占70%,因此如何降低饲料成本,也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策略之一:
2.2.1 增加饲料原料采购的管道
台湾所使用的饲料原料约90%来自美国,但在美国谷物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应将部分饲料原料转向其他国家采购,例如可转向中南美洲采购黄豆,改向印度、泰国等地采购玉米。另外台湾与中国大陆距离近,运费低得多,如政府能考量全面长期开放大陆玉米进口,可明显降低玉米进口价格并提高玉米进口的稳定性。且中共国务院於本(97)年1月8日表示,2008年起大陆实施的粮食类产品出口关税,不包括港、澳、台三地在内,只要经济部国贸局同意开放大陆玉米进口,台湾仍有机会取得价格较低的玉米。
2.2.2 政府应辅导休耕农地大面积转作饲料玉米
台湾自2002年加入WTO后,进口农产品不断增加,且承诺每年进口14万余公吨的稻米,使得休耕农地达26万余公顷。太多的农地休耕形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且休耕农地容易滋生虫害、鼠害,不利邻近农地的耕作。於此国际原物料大涨,畜禽业者经营困难之际,农政单位在我国对WTO的承诺范围内应大幅提高诱因奖励农民利用休耕农地种植饲料玉米,且宜推广大面积种植以降低玉米生产成本,使饲养畜禽的农民可以降低饲料成本。
2.2.3 寻求饲料替代品
养猪饲料原料除玉米、黄豆之外,高梁、大麦、稻谷、糙米和白米、米糠和脱脂米糠、树薯、玉米酒粕(DDGS)都可考量做为饲料,但要决定替代性原料之使用时,应考虑原料价格、来源、成分分析以及使用后动物之反应,且应由具有猪营养专长之从业人员协助配方修改事宜,确保猪只正常之生长繁殖性能。
长期来看,因国际原油价格高涨,玉米与黄豆价格必定居高不下,建请农委会委托学术及研究单位尽速寻找并研发替代性原料及适合台湾饲养模式之饲料配方;另宜建议美国有关单位制定玉米酒粕之分级制度,提供农民选购之参考。此外,台湾养猪头数中约有13%为黑毛猪,如何有效利用厨余及果菜废弃物养猪以取代部分谷物饲料减低养猪成本亦应列入考量。
2.2.4 减免进口饲料原料营业税
建议财政部在此高饲料价格环境下,减免进口饲料原料之营业税(5%) ,以降低进口玉米之价格,嘉惠农民。
2.3 降低饲养管理成本
2.3.1 提高养猪生产效率
目前国内猪只的饲料换肉率,种猪平均约为2.0,较好的可达1.7;肉猪平均约为3.0,较好的可达2.5。由此可知,从品种选育和饲养管理方面着手,可以提升饲料换肉率,并藉此降低饲料成本。
2.3.2 减少饲养过程中饲料的浪费
依据动科所颜宏达博士的研究(2007京冠营养及饲料工业研讨会) ,在猪只饲养过程中,因管理不当造成饲料浪费损失量可从2%至15%,其中包括
2.3.2.1 物理性损失:饲料溢出槽外,料漏条状地面下,污料成堆肥,鼠、鸟食之。
2.3.2.2 营养性损失:错误喂料,配方不正确,饲料腐败或污染,饮水不足。
2.3.2.3 环境性损失:环境太冷或太热,太拥挤、抢食或抢水,栏舍设计不良。
如果养猪户能注意饲料浪费途径,减少饲料损失,可直接节省饲料成本。以每头肉猪(平均体重120公斤)约须饲料成本新台币5,000元来估计,减少因浪费而损失的10%,可减低500元成本。
2.3.3 加强推行畜舍管理电脑化、自动化
利用自动化管理可降低人事成本之支出,同时利用电脑化记录,可分析评估猪场经营效率,藉以降低经营管理成本。
2.3.4 研发生质能源再利用,让猪粪变黄金
近年来,如欧盟、美国、日本、泰国、智利、瑞典及中国大陆等,为寻求石油以外的替代能源,无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发展再生能源,尤其是当中的生质能源,利用农产品如玉米、小麦、向日葵、油菜、黄豆、动物排泄物及有机废弃物等,来产生沼气,并应用技术将沼气转为热能与电力。如智利,以12万头养猪场应用单槽加热覆盖式发酵槽,以统进统出管理系统成功的将猪排泄物化为沼气。卜蜂集团在泰国以饲养3,100头猪,兴建沼气发电设备,将猪粪转换成电力,养猪场每月可节省23%的电费支出,真正做到把猪粪变黄金。
反观国内情形,早在民国60年代中期,农政单位(当时为农复会)亦曾在台湾中南部推广猪粪尿来生产沼气,然受当时技术与设备不足的限制及能源无严重短缺情形,致此一化猪粪为黄金的政策无疾而终。依据中州技术学院黄万传副校长的估算,国内养猪近700万头,若以每头猪每日产生2公斤排泄物,则每日可生成沼气84万立方公尺,以30KW发电机估算,可产生161.5万度电力。依此,不仅可节省每月数千元的污水处理费用,更可以将排泄物转换为沼气来取代天然瓦斯或可出售电力,以增加收入,另发酵之后的污泥又可以做为有机肥料自用或出售,一方面可解决养猪污染环境的问题,另方面可为养猪户带来额外的收入。
借镜先进国家成功的经验,落实猪粪变黄金,黄万传副校长建议农政单位与养猪业者应采取以下策略:
2.3.4.1 重新整治现有的养猪废水共同处理场,因在养猪地区大都有此问题,目前使用效率与效能都偏低,若将此处理场重新规划建置发酵设备,以减少土地徵用问题;由於国内气候因素,建议使用覆盖式厌气发酵技术。
2.3.4.2 应用现有养猪产销班,整合成以合作社的方式营运。
2.3.4.3 可优先考量以养猪较多的县如屏东县、云林县、台南县等,设置生质能源示范村,结合猪排泄物与农产品废弃物作为生质物(biomass)的来源。
2.3.4.4 农政单位与养猪业者须尽速规划相关的配套措施,如能源收购、投资诱因、重视沼气应用之教育及地方政府和业者合作机制等。
3 提升国产猪肉品质与消费量
近10年(民国86-95年)来,国人在畜禽产品的消费量有下降的趋势,平均每人每年乳品消费量从59.01公斤减少至48.67公斤,蛋类从19.43公斤减少至17.11公斤,肉类总消费量则在77~79公斤之间变动,其中猪肉消费量约为39公斤。影响猪肉消费量变动的因素,除产品本身价格、代替品价格、家庭所得之外,媒体的报导对消费者的影响也很大。例如近年来常常在重要节庆前有关肉品药物残留与病死猪肉流入市场,以及肉品所含脂肪、胆固醇对人体健康不利的报导,对猪肉的消费确实造成不利的影响。但平均每人每年39公斤的猪肉消费量是否已经达到最高点?如果和德国平均每人每年猪肉消费量约80公斤相比,我们还差一大截。因此,提出以下的推广策略,希藉此提升国人的猪肉消费量:
3.1 加强药物残留检测并落实药物残留申报制度
加强办理养猪场、肉品市场及市售肉品药物残留检测业务,推动猪场自主管理,强化源头管理功能,以提供卫生安全的肉品给消费者,提振消费者对国产猪肉的信心。
3.2 对使用禁药者严格处罚
少数养猪业者常存侥幸心理使用禁药,导致「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对於经查获猪场使用经中央主管机关明令公告禁止制造、调剂、输入、输出、贩卖或陈列之毒害药品,除猪只限制移动外,建议提高动物用药品管理法相关罚则予以重罚,以杜绝禁药使用。
3.3 逐步扩大办理猪肉产销履历制度
自96年11月起有产销履历的猪肉正式上市,但目前数量仍少。猪肉产销履历制度可以建立一套由饲养、屠宰、分切、贩售可溯源系统,让消费者更清楚、安心所购买猪肉来源,提升消费者对国产猪肉的信心。惟因该项制度之诸多规范不易做到,宜采逐步扩大办理的方式推动。
3.4 加速辅导肉商改善贩售场所
在民国70年代许多专家学者主张台湾的毛猪运销方式应由「南猪北运」改变为「南肉北运」,惟该理想推动多年,效果并不显着。然而,我国在2002年加入WTO后,由於进口猪肉都是冷冻方式进口,台湾以温体方式贩售猪肉反而成为以差异化达成「市场区隔」的策略。但为配合将来扩大办理产销履历,建议农政主管机关加速辅导传统肉摊改以温控方式贩售,并藉此提升温体猪肉之卫生安全。
3.5 推动品牌猪肉并拓展肉品网路行销
随着国民消费知识的提高,国人对具有品牌的产品的信赖度愈来愈高,所以品牌猪肉的行销将愈来愈受到重视,目前已推出的品牌猪肉包括台肉社的「自然猪」,四湖社的「四合猪」,白河社的「上荷猪」,台全猪场的「台全珍猪」,赖永美猪场的「永美」,花肉社的「花莲网室猪肉」,嘉一香公司的「活菌猪」,信功公司的「大麦猪」,津谷公司的「黑毛猪」、「优酪猪」,香里公司的「活力猪」、「乡土黑毛猪」,台畜公司的「晶钻猪」、「黑毛猪」,金农兴公司的「香草猪」,青映公司的「御膳猪」,台糖公司的「安心豚」、「生机豚」,彰化农场的「养猪人家」,信秀牧场的「猪博土」,源益公司的「东豚」等共21个品牌。品牌代表一种产品的信用,能生产卫生安全且优质的猪肉(含加工品)才能推出品牌,全日本共有2百多个品牌猪肉,所以台湾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网路行销的兴起及宅配功能的快速发展,品牌猪肉应发展网路行销,缩减运销价差,降低运销成本,提高利润。
3.6 加强肉品加工技术研发,提升附加价值
产品多元化可以让消费者有较多的选择,进而增加消费量,因此应鼓励肉制品加工、内脏及副产品利用之研发,加强产、研、学合作,尤其是较适合国人口味的中式肉制品及吸引年青消费群的西式肉制品的研发和推广都很重要。
3.7 加强办理猪肉推广活动
农委会在95年和96年办理的国产鸡肉推广活动「黄金鸡」,让国人老少皆知,虽然很多人不了解「黄金鸡」的真正涵义,但却对「黄金鸡」有深刻印象。未来可以透过媒体广告及置入性行销的方法来加强国产猪肉的行销推广,例如在电视上介绍台湾猪只的饲养环境、屠宰分切的过程等塑造养猪产业的良好形象,办理国产猪肉料理比赛,标榜好吃的国产猪肉料理的餐厅,介绍各种美味的猪肉小吃料理、养生料理等推广活动,以扩大国产猪肉的消费量。
4 结语
各种产业在社会经济与环境因素变迁下,会在不同阶段面临不同的问题,产业要持续发展就必须了解问题,面对问题且设法解决问题。当前台湾养猪产业一方面面对国际谷物价格高涨致使养猪成本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因整体景气低迷致使市场猪肉需求难以提振,在双重压力下,毛猪拍卖价格上升的幅度抵不过成本增加的幅度,使得产业经营困难。因此,解决之道应采取减少生产以提升价格、提高生产效率、降低饲料及管理成本以及加强行销活动以提高消费等策略,才能使台湾的养猪产业提升竞争力并得以永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