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文章 >
养猪技术 >
疾病防治 > 详细内容
- 分析规模化猪场的药物预防程序对高热病的新思考
- 发布时间:2009/8/16 阅读次数:272 字体大小: 【小】 【中】【大】
进入2000年以后, 养猪业愈加发达,规模化猪场的数量逐渐增加, 猪的饲养密度增大,猪的流通也愈加频繁.致使养猪业需要向专业化、科学化、系统化发展。但是2006-2008年6月份和11月份江西、湖南高热病的严重爆发,给中国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对致病原因专家百家争鸣,观点不一.国家为了防治高热病,大规模生产了猪蓝耳病疫苗,结果猪高热病依然严重爆发.病愈猪解剖和实验室诊断以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为主.笔者对湖南省自2001年至今发病和未发病猪场的药物预防程序、免疫程序、消毒程序进行逐一登记分析,总结了许多经验,对今后养猪业有所帮助。
现阐述如下: 药物预防程序 、2001年-2004年,猪场大部分在母猪产后及仔猪3、7、21、28、35日龄注射以得米先为代表的长效土霉素和母猪及仔猪断奶后以三鲜汤(枝原净125ppm+金霉素300-750 ppm+阿莫西林200 ppm或氟苯尼考100 ppm)为主,主要预防圆环病毒病及呼吸道综合症。许多猪场添加磷酸泰乐菌素。而后专家提出了附红细胞体病和呼吸道综合症,养猪户长期给猪大剂量添加土霉素的同时,使用大环内酯类与四环素类抗生素配伍,教授说是经典组合。但许多猪群喘气病严重。表现咳嗽喘气,消瘦。解剖淋巴结肿大苍白,肺脏肉样实变,猪消瘦不长,专家讲是圆环病毒。从此拉开了保健品的序幕。
2004年以后,许多养猪专家讲附红细胞体、呼吸道综合症。养猪户认识到保健的重要性。大部分在哺乳母猪和仔猪使用氟苯尼考+阿莫西林/磺胺二甲,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某些猪场竟然用阿莫西林300ppm+磺胺二甲1000ppm+TMP200ppm+氟苯尼考200ppm+泰乐菌素300 ppm作为药物预防程序的,在湖南岳阳地区许多使用的较多,最后这些猪无药可救,链球菌病和副猪嗜血杆菌病死亡猪较多。在网站或者是杂志上可以查到,特别许多兽药厂开会宣传的以此为主。例如纽氟罗1000 ppm/加康400 ppm/万特肺灵1000 ppm +磺胺二甲1000 ppm或阿莫西林400 ppm。还有用枝原净125ppm/爱乐新1000 ppm+金霉素300-750ppm +氟苯康1000 ppm,或类似配方。泰乐菌素、替米考星、延胡索酸泰妙菌素使用极少或根本没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和氟苯尼考的使用占主导。笔者对前者使用猪场在2006年初发现猪喘气病严重,并继发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严重,开始误认为是圆环病毒病,后经笔者提醒在华农检测确认,按照笔者提供的药物预防程序者未发或轻微。06年11月份爆发高热病后死亡严重。没有改变药物预防程序的猪场07年6月份高热病死亡又很严重,改变的没有爆发或轻微。笔者对后者观察发现猪慢性死亡猪只较多,解剖肝、肾肿大,后期消瘦严重。高热病爆发后死亡惨重。
一些国外厂家推销支原体灭活苗的同时,建议在母猪使用纽氟罗+阿莫西林。笔者发现12周龄肥育猪喘气病严重,同时继发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在高热病爆发初期,国内许多专家认为是蓝耳病、非典型猪瘟。并建议猪场紧急免疫蓝耳病弱毒苗及猪瘟脾淋苗,死亡惨重。同时兽药厂大量宣传,以纽氟罗和加康为代表的可防治高热病,农户和规模化猪场跟着极多,高热病后期笔者发现喘气病严重,同时继发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这种猪有的根本无药可救。同时笔者对高热病猪场的药物预防程序分析发现哺乳母猪、仔猪没有添加抗支原体病的药物或用量极少。笔者对未发的猪场看有的使用泰乐菌素、替米考星或延胡索酸泰妙菌素。规模化猪场生产厂长和技术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分不清喘气病和传染性胸膜肺炎及其防治,恶意使用氟苯尼考。不切实际的药敏报告、兽药厂请的没有实践经验专家开宣传会误导造成预防程序不当或将喘气病、副猪嗜血杆菌、仔猪副伤寒及药物耐药性误认为是圆环病毒病、附红细胞体病及蓝耳病。规模化猪场生产厂长和技术人员向供应商索要回扣,猪场采购了一些劣质兽药和疫苗,造成预防不力,成活率低下。笔者08年下半年对湖南许多猪场解剖发现猪喘气病严重,并且副猪嗜血杆菌、脑膜脑炎性链球菌散发较多,这些猪场根本没有正确的药物预防程序。许多养猪户正在注射副猪嗜血杆菌疫苗和头孢噻呋钠,但是依然严重。
笔者通过研究的药物预防程序,在湖南06-08年的猪病控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笔者认为规模化猪场药物预防就是指在预防猪的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基础之上,根据不同年龄、季节防治猪的急性细菌性传染病。慢性消耗性疾病是指由病源微生物引起的在猪的不同生长阶段、季节都发生的且潜伏时间长的传染病,主要引起生长速度和免疫功能下降的原发病。主要有寄生虫、肠炎、支原体肺炎。急性细菌性传染病是由病源微生物引起的潜伏时间短,突然发病,季节、年龄分明的原发性传染病。主要有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仔猪副伤寒、水肿病、多杀性巴氏杆菌、链球菌、弓形体及大多数病毒性疾病。笔者完成了规模化猪场药物预防程序,仅供参考 使用对象 使用药物及剂量 使用阶段 备 注 怀孕母猪 磷酸泰乐菌素100ppm 每月连用一周 预防梭菌性、坏死性、增生性肠炎 哺乳母猪 替米考星100ppm 硫酸安普霉素100ppm 阿莫西林150ppm 哺乳期 预防支原体、衣原体的垂直传播预防大肠杆菌的垂直传播预防链球菌、葡萄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的垂直传播 甲硝唑670 ppm 产后一周 预防MMA发生 仔猪 替米考星100ppm 硫酸安普霉素100ppm 21-35日龄 预防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预防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性肠炎 阿莫西林200ppm 35-42日龄 防治链球菌、葡萄球菌、副猪嗜血杆菌 肥育猪 替米考星100ppm 每月连用一周 预防梭菌性、坏死性、增生性肠炎 种公猪及后备母猪 硫酸壮观霉素44ppm 盐酸林可霉素44ppm 适时连用10天 防治病毒性、细菌性疾病 4.1可替换替米考星100ppm的药物有:磷酸泰乐菌素200ppm;盐酸林可霉素200ppm;延胡索酸泰妙菌素100ppm;酒石酸乙酰乙戊酰泰乐菌素100 ppm。 4.2可替换硫酸安普霉素100ppm的药物主要有:硫酸壮观霉素44ppm;;硫酸新霉素200ppm;硫酸卡那霉素200ppm;硫酸黏菌素100 ppm 4.3可替换阿莫西林150 ppm的药物主要有:磺胺对甲氧苄氨嘧啶100ppm;磺胺二甲110ppm;磺胺间甲氧苄氨嘧啶100ppm;氨苄西林200ppm;氟苯尼考100ppm。 4.4注意4.3的药物最好用于防治急性传染病,用药时间不得超过一周.最好将磺胺类药物用于每年4-9月份,阿莫西林、氟苯尼考用于秋冬及春冬季节. 4.5在有慢性猪瘟、猪流感、病毒性腹泻、顽固性痢疾及高热病用:利安欣-44 2000ppm,同时补充亚硒酸钠-VE、盐酸吗啉胍及电解多维、黄芪多糖、口服补液盐连用7-14天。
二、消毒程序 高热病爆发后,养猪场老板惊慌失措,大量使用消毒药。消毒药厂家标识不清或饲养人员没有看清楚就接二连三带猪消毒,潮湿和刺激性较强的消毒药分别造成猪拉稀和猪皮肤病严重发生,有专家就说是圆环病毒或伪狂犬引起的。
三、免疫程序 笔者在04-07年初解剖发现仔猪非典型猪瘟发生较多,送检并得到南农范红结教授、苏良科博士的确诊。并紧急注射猪瘟细胞苗,并添加利安欣-44防止细菌继发感染,猪表现全身发红、心跳加快,以后正常。但是笔者发现猪场在仔猪23日龄注射所谓的自家苗(圆环病毒-蓝耳病油乳灭火苗),并没有注射猪瘟疫苗。另一部分注射国外猪瘟疫苗或非农业部指定的猪瘟疫苗。四、分析 八年中猪场大量使用四环素及氯霉素类抗生素,众所周知,四环素类抗生素及氯霉素类抗生素主要破坏动物肠道菌群平衡、阻碍幼畜造血功能、减少白细胞、降低血小板(免疫抑制剂),氟苯尼考在猪的使用价值是防治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这种病一般发生在秋冬和春冬季节,那为什么农户或规模化猪场在2004年以后大剂量长期添加呢;金霉素、土霉素饲料厂已经添加或超量添加,养猪场又添加300-750 ppm。在高热病爆发严重期间,笔者对高热病严重,死亡严重的猪场考察发现病愈猪喘气病严重,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继发感染较多,这说明支原体的认识和控制都不到位,这种猪继发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几乎无药可救。另一方面,高热病爆发那为什么爆发在2006-2008年的6月份和11月份,这需要大家研究。但是可以肯定,高热病与温差和饲养密度有很大关系。那为什么从江西爆发呢,笔者调查江西在2004-2006年对氟苯尼考及其复方制剂的使用量应该史无前例。高热病的流行病学与许多症状恰好与猪流感病毒病相似,但是否是猪流感病毒病需要专家的进一步研究,但是只有用猪流感解释是最合乎逻辑的,因为在高热病爆发初期确实采用保守疗法即防止细菌继发感染和防止脱水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并且继发感染几乎没有。笔者对药物预防程序健全的养猪场考察发现两年内高热病的爆发较轻或没有,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继发几乎没有,在高热病爆发期间没有死亡。
五、结论 由此可见规模化猪场主要使用大剂量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类抗生素破坏猪群的免疫力及药物预防特别是喘气病预防程序不合理及没有保温以及密度过大是当前造成猪群高热病爆发的主要诱因。高热病的爆发象跟猪流感病毒似乎有关,但是通过保守疗法效果都很理想。猪脑膜脑炎性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严重感染是高热病爆发后或喘气病预防及非典型性猪瘟免疫不得当情况下继发感染的结果而非是原发病。因此合理做好规模化猪场药物预防程序、免疫程序、消毒程序是养猪生产者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不仅关系着猪场生产效益程度,更重要的是猪场能否正常可持续发展。猪场的程序也需不断的改变与完善,所以我们在生产中应密切结合本场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有效的程序,降低猪场疾病的发生,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