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免费空间

  在线书库 在线视频 用户中心 音乐电台 付费方式 会员投稿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所有文章 > 市场营销 > 详细内容
海大:后起之秀
发布时间:2009/6/29  阅读次数:1351  字体大小: 【】 【】【
  在中国,以“大”字命名的饲料企业无数,但能成气候的却没几个,因为它们的思维从命名那刻起就已注定脱离不了正大的阴影。而海大,无疑是个例外。因为海大并不是正大的“跟屁虫”。

崛起南方

           1997年,年仅27岁的薛华与几个同伴成立广州海大饲料有限责任公司,他们用两台不起眼的搅拌机,在番禺区灵山镇一个破旧的仓库里开始富有传奇色彩的创业生涯。那时,薛华已在广东省农科院开发中心跑两年业务,到过很多饲料企业,对饲料企业的运作有了一定了解,同时积累下了广泛的人脉。海大的切入点是水产预混料,薛华从罗氏、巴斯基夫等公司赊来原料,然后按自己的配方生产预混料,出售给饲料企业和大养殖户。结果,当年就盈利1000多万元。
           1998年,他们花15万元在湖北租了一个工厂;2000年,又租了一家工厂,但产品仍然供不应求;2002年,海大兴建了自己第一家工厂;随后几年,海大发展速度更加迅猛;2005年,海大成为“中国饲料行业的三十强企业之一”;2006年,海大入选“2006中国成长企业百强”的农业企业,还获“中国名牌”称号。
           2007年,海大集团年产值超出20亿,位列中国饲料行业的十强,旗下拥有一个研究中心,六个中试基地,在湖北、湖南、江苏、广东、四川等地拥有22家子公司,拥有员工2000多名。

成功之道

1、定位准确。
      一个身无分人的在1997年切入饲料行业,并希望干出一番大事业,这是有很大难度的事情,因为他已经是“迟到”了。饲料工业已经历近二十年的发展后,“黄金时代”一去不返,竞争格局的雏形基本形成,跟随型的后来者越来越少生存的机会。然而,薛华却能做到了,因为他像孙悟空一样具有一双“金睛火眼”。当时,国内饲料业的竞争焦点绝大部分是禽饲料和猪饲料,水产饲料生产刚刚起步,竞争不太激烈,投资回报率比较高,每吨饲料有三四百元的利润。学水产出身的薛华敏锐抓住这一机遇,果断切入水产预混料的生产,最终赢得先机。薛华也承认:“公司(海大)成立之初从做预混料入手,对海大集团发展思路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直到目前,水产预混料仍然是集团的核心业务。”确实,这一定位使海大第一年就赚了1000多万,并在随后不久迅速壮大,并成为水产饲料领域的领导者。

2、技术领先。
           海大是有技术基因的。薛华于1992年7月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特种水产养殖专业;接着又跑到中山大学攻读研究生,师从已故著名鱼类营养学家林鼎教授;1995年7月获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理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在广东省农科院开发中心工作两年。这些经历为薛华打下扎实的技术基础,使他对技术有深刻的理解。
      有记者称,“薛华与他的团队,绝对是中国饲料行业中技术门派的杰出代表。” 薛华反复表达了以技术统领企业发展的理念,“海大这些年取得的成绩,最大的推动力是我们对技术的追求”,“下一阶段的发展战略是‘成为全球饲料行业技术最好的企业’”。海大的2000多名员工中,专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总数的60%,其中博士11人,副研究员4人,硕士40多人,高学历人才构成在行业中保持着高纪录。同时,海大非常重视科技投入,拥有一个研究中心,三个中试基地,11年内共投入7000多万元的多个研究实验室;2006年,海大投入研发的资金高达上千万元。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暂无已审核评论!
养猪娱乐圈  版权所有  www.zhue.zw78.com © 2009-2010
地址:中国江西南昌  电子邮箱:chenfuchao@126.com  QQ:522295877  技术支持: 中网在线               关于本站 | 产品中心申请连接广告计划 | 联系我们 | 网站登陆